Redmi 品牌今年的首款笔记本产品留给了 Pro 系列,更新了 2022 年款 15.6 英寸 Pro 系笔记本,直接带来了基于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的 Redmi Book Pro 15(2022 款),定位轻薄和性能。
小米目前只给它配了一种颜色,名为「星光灰」;官方称机身外壳采用的是 6 系航空铝合金材料,表面加上 170 号的陶瓷喷砂处理,外壳的触感确实比类似定位的笔记本细腻些。
Redmi Book Pro 15 的设计其实不值得展开来说,就是大众认知中经典的「好看的设计」,摆在机海中虽说并不太有辨识度,但用在如此定位的笔电产品上基本不会有差池,略显保守但不容易腻。
A 面和 C 面都是 CNC 一体精雕成型的,而 B 面是一块 15.6 英寸,3200 × 2000 分辨率,官方称其最高亮度可达 400nits,ΔE < 1.5,而相关的屏幕测试我们会在日后再给大家同步。
重要的是这块屏幕支持最高 90Hz 刷新率,就像给整个 Windows 世界抹了一层黄油,视觉操作流畅了不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更新;另外新增了光线传感器,能依据周围环境来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甚至是键盘背光的亮度。
Redmi Book Pro 15 定位轻薄性能本,而它实测重量 1793g,这对一款带独显的 15.6 英寸笔记本来说并不重了;至于它的厚度,我也粗略测量了,边缘最薄 1.2cm、最厚 1.3cm,但摆在桌面测量的最薄处离地高度 1.6cm,最厚处离地高度 2.2cm —— 官方称其厚度为14.9mm,这差别是为什么呢?
就在笔记本底部有三处脚垫设计,靠近用户一侧的两枚脚垫较小较薄,而靠近转轴的一侧,这是一条一字型较厚的脚垫,主要用来提升散热效率的 —— 这方面我们后面再聊。
▉ 要轻薄还要性能?
Redmi Book Pro 15 有三个版本,运存和硬盘都是 16GB LPDDR5 + 512GB PCIe 4.0 M.2 SSD 以外,一个核显的 i5-12450H 版本、一个 i5-12450H 配 RTX2050 独显版本,以及手中最高配的 i7-12650H 配 RTX2050 独显版本。
这一代 Redmi Book Pro 15 的 CPU 当然得用上最新的第十二代 Core 架构处理器,它们都是 intel 7 制程(10nm),i5 和 i7 版本都是移动端的 H 系,也就是标准电压版本 CPU,性能和功耗肯定是要比低压版高的,其中 i5 版本 CPU 为 8 核 12 线程,i7 版本 CPU 为 10 核 16 线程 —— 这也是市面上第一批采用第十二代 Core 架构移动标压 CPU 的笔记本。
讲真,这三个版本设置得挺合理的,个人认为足够拉开用户需求。而且经过这几天的使用,它真的可能是同期同价位轻薄本里的性能最强。
这里我也用工具来对手中这款 i7 版本进行了测试,量化的结果更直观。
先看它的硬盘表现,首先它来自群联,具体型号为「CFESE512GKTCT-E9C-2」,借 HD Tune Pro 来简单测试它的性能。
从基准测试看,这块 SSD 的平均读取速度 1888MB/s,其中最高可达 2433.9MB/s。
而文件基准的测试中,其顺序读写速度分别约为 2184.26MB/s、1900.90MB/s,单 4KB 随机读写速度折合成字节速率分别约为 51.45MB/s、197.96MB/s,至于多 4KB 随机读写速度折合分别 481.34MB/s、606.68MB/s。
而随机访问方面,也测了 512B、4KB、64KB、1MB,以及混合随机大小的读取速度,成绩如下,但因分区的原因,这里暂时没有测试它写入方面的相关性能 —— 总的来说,这是一块性能对得住笔记本定位的 SSD。
接着看 Redmi Book Pro 15 的图形处理性能,独立显卡英伟达 RTX 2050,用的是与 RTX30 系列相同的安培架构,2048 核心,主频 1.477GHz,拥有 4G GDDR6 显存,理论功耗45W,但单拷性能可以最高可以到 60W,可以看作是 RTX 3050 的较低带宽和功耗版本,重要的是同样支持光线追踪 —— 这里直接用 3D Mark 来进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会分别用纯电池模式,和插电模式来测试,屏幕亮度调至 50%,且都切换至「最佳性能」的电源模式,以保证笔记本最大的性能释放。
首先看「Sky Diver」:插电下总分 26406,其中两次显卡测试的平均渲染帧率 118.63fps 和 134.95fps;而脱离电源的纯电池模式下,总分 22492,渲染帧率分别为 124.44fps 和 133.66fps。
▲插电 Sky Diver
▼纯电池 Sky Diver
再看测试强度上一个台阶的「Fire Strike」:插电总分 8272,其两个测试渲染帧率 44.65fps 和 36.35fps;在纯电池供电时,跑出 7431 的总分,渲染帧率分别为 39.92fps。
▲插电 Fire Strike
▼纯电池 Fire Strike
▉ 要轻薄还要散热?
性能的释放,需要散热做支撑 —— 据说小米用做游戏本的理念来给 Redmi Book Pro 15 做了散热,双风扇三热管再加上新设计的散热风路,想做到同档位性能轻薄本的第一梯队。
那实际的表现如何呢?咱们还是通过我这几天的使用体验来说话。
最直接的感受,是无论插电还是纯电池状态下跑近半个小时的 3DMark,手腕处都基本感受不到高温,而是在键盘区域的上小半部分,以及键盘顶部区域能有温热感,但几乎不影响使用;而它的 D 面温度也要比想象中低,基本集中在散热栅格的中部,手放栅格的两侧能明显感觉到出风口的风。
D 面一大片散热栅格,配合一字型脚垫,让整个 D 面留有足够的空气交换空间,避免热风回流,即使是放在沙发上也不会太担心风扇散热问题;另外,一字型脚垫附近的转轴散热口其实也做了设计,散热风路其实更合理;C 面键盘顶部的开孔并不是扬声器网格,而是另一个散热网格。
Redmi Book Pro 15 的散热做得确实好,但难免会带来一个小问题,就是风扇的噪声。
在脱离电源时做诸如码字等轻负载的工作,风扇其实是会以最小的档位运行着的,只要不是在深夜使用,它的沙沙响声影响不大;但插上电源后,即使电源管理模式为「平衡」,码字时也会时不时地声响比较大的沙沙声响起,持续时间不长,但多少还是会影响心情,希望 Redmi 后期能适当调节风扇运行的策略。
这里简单为大家测一下风扇的声响,还是借助 3DMark,屏幕亮度 50%、使用「最佳性能」电源模式,声量计摆在 30cm 的距离,录得的环境声为 45dB 作为参考;不插电运行 3DMark,录得声音分贝 48dB,而插电状态下录得 50dB —— 所以在插电玩游戏的时候,还是给自己多配一副耳机吧。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作为一款 15.6 英寸屏幕的笔记本,它的键盘按键并不会小,敲击感也算不错,键程足够,反馈也较为明确,再加上 D 面脚垫形成的小倾角,个人是挺愿意在上面码字的(这篇文章就是在它上面完成的);但槽点也不是没有,最右一列按钮对我来说几乎没什么用,盲打时却常常会误按到。
右上角有一枚小爱同学按钮,按下直接唤醒小爱同学,可以替你操作家里的米家智能家居;另外 Windows 11 系统内还内置了 MIUI+ 功能,与小米、Redmi 手机配合能实现与华为类似的跨屏协作功能,直接在电脑上操作手机等。
键盘下方拿的触控板质感和操作感也挺不错,移动并不拖沓,按压的力度适中,手势也比较齐全,但个人觉得尺寸其实能再扩大,毕竟留给触控板的位置还有不少。
身上的接口并不算多,左三枚、右三枚共计 6 个接口,一个 HDMI 2.0 接口、一个 USB Type-A 接口(USB 3.2 Gen 1),两个均可充电的 USB Type-C 接口,其中右侧的一枚为 USB 3.2 Gen 2 接口,左侧那枚是雷雳 4 接口,还有 3.5mm 音频接口,以及 UHS-II 的 SD 读卡器,据说最高传输速度 312MB/s —— 数目不多,但种类还算齐全的。
72Whr 容量电池、笔记本本身 80W 额定功耗,配了一个 USB-C 电源适配器,最高有 130W 的输出,不过这适配器嘛,确实有点传统有点笨重,不太便携;用这套适配器,实测 Redmi Book Pro 15 在低电量充满约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
至于它的续航,毕竟是主打轻薄,如果放开来使用还是差点意思的 —— 切换「平衡」电源管理模式,并开启自动屏幕、键盘亮度(约 50% 亮度),即使在 Word 文档上纯码字,两小时就掉电近 40% —— 当然啦,如果省点用,关闭键盘背光、灭掉一些后台,用个 5、6 个小时应该不成问题。
▉ 适合你吗?
在全球芯片涨价的大环境下,2022 款 Redmi Book Pro 15 定价其实也有受限 —— 无独显的 i5 版本首发 5299 元、中配独显 i5 6499 元,手中的顶配独显 i7 首发 7199 元,这个价格可以说还是蛮良心的。
从产品的角度看,它是如今同类性能轻薄本定位中不可忽略的一款,整机质感很不错,输入体验也不赖,高刷屏带来明显更流畅的系统体验,更重要的是还有非常不错的散热表现,这给硬件性能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么说吧,如果你近期需要考虑一款标压十二代酷睿处理器轻薄本,且对性能和散热有一定需求,那么新款的 Redmi Book Pro 15 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