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

折叠屏手机扎堆发布,未来还没来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文/陈根

当前,折叠屏手机依然被认为是智能手机的下一个趋势。可以说,折叠屏是近两年来在智能手机屏幕和外观领域最火热的概念,甚至没有之一。人们需要更大的屏幕、更好的显示质量,但同时又要有便携性,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了行业里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形态上,折叠屏手机具有划时代意义。但事实上,折叠屏在一开始,并未展现出超越形态的价值。自 2019 年第一代折叠屏商用以来,“厚重”、“折痕”和“不耐用”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现在,三年过去,虽然大街上的折叠屏手机愈加常见,2021年年底,国产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更是扎堆发布,但从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折叠屏手机似乎依旧“遥远”。

从三年前就开始喊的风口和未来,为什么在三年后还没有到来?

折叠屏手机走向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8年10月,专注柔性屏幕研发的柔宇科技就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柔派,起售价8999元,最高达到12999元。不过由于品牌号召力问题以及产能原因,柔派的销量并不大。

直到2019年2月,华为和三星的入局,让折叠屏手机成为主流手机厂商的重要方向之一。不过,尴尬的是,三星Galaxy Fold在正式开售前却翻车了——不少外媒评测人员在拿到评测机的第二天就出现问题,屏幕出现闪屏、坏点,甚至整个屏幕直接黑屏。三星不得不宣布延期开售Galaxy Fold。

华为的Mate X也并不顺利。在MWC2019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承诺Mate X将在2019年年中开售,但也一再延期,直到2019年10月才在国内亮相。终于,2019年11月,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都在中国市场正式开售,前者售价15999元,后者则为16999元。

当然,在当时,高昂的价格也让消费者们望而却步。并且,刚推出的折叠屏手机也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折叠屏的投诉中,屏幕折痕、显示故障、制造工艺差、铰链损坏等等都是折叠形态带来的“创新的代价”。

然而,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折叠屏手机的商用终究是打开了折叠屏的市场。自此,主流厂商动作整齐划一,都将其看做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风口”。各家厂商都对这片蓝海市场虎视眈眈,计划在折叠屏手机赛道的布局。

三年后的今天,折叠屏的市场确实迎来了发展,市场就是最客观的答案。据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自2018年至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从19.8万台增长至280万台,2年间增长就超过了14倍。另据该机构预测预计,2022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830万台。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MWC 上,TCL、OPPO、荣耀等手机参展商也纷纷展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或概念产品。vivo也发布了其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

近日,市调机构Omdia又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报告显示,到2021年末,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了1150万台,这是自2019年首款折叠屏智能手机推出以来的新纪录。报告指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量快速增长,2021年的全年出货量达到了900万台,实现309%年同比增长。

其中,三星出货量最多,华为排名第二。具体来看,截至目前,三星折叠屏手机已出货超1000万台,占据折叠屏手机销量的88%,也是唯一折叠屏手机销量过千万的品牌。据了解,三星Galaxy Z-Flip 3 5G出货量达到460万台,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折叠手机,占2021年折叠手机总量的52%。而Galaxy Z Fold 3 5G以250万台,成为2021年销量第二的折叠屏手机。

华为则是折叠屏手机市场第二大厂商,市场份额为10%。由于华为在中国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时间要比其它厂商更早,迄今为止累计销量已经过百万台。

当前,智能手机全面屏形态的演化已经基本结束,对于折叠屏手机硬件的体验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单从铰链这一点来说,OPPO Find N借助水滴形铰链技术,把屏幕中间的折痕做到相对平整。

荣耀Magic V则搭载了目前业界最薄的超薄悬浮水滴铰链,它不但使用了包括锆基液态金属、高强碳纤维和高强钛合金等航天级创新材料,还让屏幕在悬浮水滴的铰链结构中自由地下垂,做到了行业最小的弯折半径。

此外,随着技术和制造工艺等难点被逐渐攻破,折叠屏手机的价位也随之降低,用户对其接受度逐渐提升。更轻薄的机身重量、更薄的无缝折叠以及更加平易近人的价格,都让折叠屏手机使用起来比以往更加“友好”,这为折叠屏手机进入主力市场提供了条件。

折叠屏还只是“新鲜感”

当然,尽管大街上的折叠屏手机愈加常见,但这还只是折叠屏手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折叠屏手机似乎依旧“脆弱”。据统计机构IDC数据,折叠手机2021年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5%。

究其原因,过去几年,三星、微软、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虽然折叠屏手机的手机在近一年来有明显走低趋势,但市面上的折叠手机价格普遍以万元起步,这拖住了折叠手机扩张的步伐。

显而易见的是,花万元左右买一部顶配的苹果iPhone 13 Pro Max或许对部分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苹果有其独特的品牌调性、领先行业的芯片性能和完善的软硬件生态,这些都可以成为其溢价的来源。但同样的钱如果花在一部折叠屏手机上,消费者往往就会犹豫。就目前看来,折叠屏手机能带给用户的更多只是形态上的“新鲜感”

定价如此昂贵的背后,主要还是因为居高不下的手机成本。以三星初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与iPhone XS Max、Galaxy S9+的物料成本对比报告为例,成本差异最大的一项,就是显示触控模组,也就是屏幕。

在这一项上,代号为“Galaxy F”的折叠屏手机预测屏幕成本达到了218美元,而苹果iPhone XS Max的屏幕成本为120美元。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成本,几乎是同时期屏幕顶级旗舰手机的两倍,与三星自家同时期S系列旗舰机对比,屏幕成本更是几乎翻了近三倍

此外,在售后维修方面,根据售后零部件价格来看,三星S21 Ultra的屏幕维修价格为1930元,而三星Galaxy Z Fold3则为4420元,足足是S20 Ultra的2.3倍左右。如果算上外屏,Galaxy Z Fold3整机的屏幕维修价格将达到5380元。

华为这边,华为Mate40 Pro+的屏幕维修价格为2879元,而华为Mate X2屏幕的维修原价则来到了5699元,是Mate40 Pro+的2倍左右。要知道,目前许多安卓旗舰手机的整机售价不过5000元左右。三星和华为折叠屏旗舰机动辄四五千元的屏幕维修价格也表明了折叠屏屏幕成本之高

在屏幕之外,折叠屏手机主板分置于两块屏幕中的架构着实增加了不小的成本,华为也是如此。不过,三星1600元左右的主板价格涨幅,更多的是芯片组的不同,骁龙888相比骁龙865方案成本涨幅也比较明显,而华为则是屏幕和主板成本涨幅均比较明显。

更重要的是,尽管一块屏幕售价高,但在“吞金兽”面板行业,厂商收益并不稳定,有时候还可能赔钱。同时,各家厂商在折叠屏屏幕尺寸和使用方式上的不同,将给第三方应用的适配带来不小的挑战。这在安卓平板上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痛点,不少App开发商只针对手机进行适配,导致这些App在平板上显示时会出现一系列体验问题。

此外,由于研发周期较长,折叠屏手机发布之后也面临着配置落后的尴尬。可以说,从成本到技术,都给折叠屏手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带来了不少挑战。

折叠屏是未来?

当前,各大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似乎势在必行。在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MWC 上,TCL、OPPO、荣耀等手机参展商也纷纷展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或概念产品。vivo也发布了其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OPPO副总裁刘作虎还坚定地认为“目前折叠屏手机所带来的优势无法抵消掉它的缺点或劣势”。这并不是刘作虎的一家之言,他的前任、OPPO副总裁沈义人,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

此外,vivo的高管也有过类似的观点。彼时,OV两大厂的高层们有一个共同认定:“折叠屏手机并没有带来用户体验的巨大提升。”一年之后,蓝绿大厂成为折叠屏手机市场最关键的战力,真正让折叠屏手机走出小众市场。

毕竟,折叠屏手机对于供应链来说可以去化产能,对于品牌来说可以提高产品价格段和产品溢价,提升利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形成明显的产品区隔化。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成熟,成本会随之降低,而产品体验的提升也是很快的。从供应链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折叠屏最关键的两个零部件分别是屏幕和铰链,而这两方面的技术都在快速成熟,产能也在不断释放。

但实际上,即便当前市场研究机构基本都给予了折叠屏手机市场很高的预期,但人们对于折叠屏的必要性依然还有所争议

不可否认,折叠屏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智能手机时代有一个天然的矛盾,我们眼睛总想要最大的屏幕,而手掌却不想承受过大的机身。屏占比被压榨到极限时,就有了全面屏。全面屏看起来似乎解决了这个矛盾,但是折叠手机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压榨完正面,背面也不放过。5.2寸最有的屏幕拼接后即可得到7寸左右的大屏,接近iPad mini的尺寸。

另外,折叠屏能提供更自然更高效的分屏多应用体验。多应用效率不佳,是目前智能手机相较于PC的主要短板,而折叠手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是,一块更大的屏幕虽然能够提升影音娱乐体验,但与已经存在的平板电脑相比,则更显得像是一种“重复引进”。另外,屏幕展开后,依靠点击手势的基本操作并没有改变,可介乎平板和普通手机之间的尺寸,却让持握的舒适度大为降低。同时,大于6寸的屏幕也会严重降低用户单指操作点击的效率。

最后,对于科技产品来说,人们追求更好的信息交互体验是没有尽头的,因此,有趣的外形只是皮囊,而出色的系统和交互体验才是“灵魂”,在这一点上,折叠屏手机生态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或许,到头来,折叠屏手机依然只是一种过渡产品,正如我很多年前就提出,手机的未来一定是基于柔性屏的时代,并且更远的趋势会走向与无屏时代。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