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人工智能(AI)芯片大厂英伟达(NVIDIA)公布了2026财年的第二季财报,其中揭示一些引人关注的数字:比如第二财季英伟达来自新加坡的营收高达101.5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纪录,且金额仅次于美国,成为该公司全球第二大营收来源。此外,英伟达的前两大客户共同占据了其第二财季高达39%的营收。
新加坡贡献了22%的营收
英伟达的财报显示,来自新加坡的营收在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总营收中,分别占据了22%和21%,达到了101.56亿美元和191.73亿美元,远超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仅次于美国。不过,英伟达来自新加坡营收并不只是AI/数据中心(DC)领域,还包括了游戏及其他业务。
英伟达解释称,来自新加坡的很多营收属于“集中销货”,这代表着新加坡并非英伟达产品的最终消费地,而是一个货物转运的途径。 尽管英伟达的产品几乎运往其他地方,但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营收必须与开具发票的实体挂钩,这便是为何这些销售金额会记录在英伟达新加坡公司的帐上。
英伟达虽然没有具体说明新加坡作为集中销货的具体原因,但业界普遍认为,税务效率、物流支持和监管策略是主要考量因素。
针对市场上关于AI芯片从新加坡转运至中国大陆的疑虑,英伟达也作出了明确澄清称,2026财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超过99%的受控数据中心计算营收,其账单虽然开立给新加坡,但订单是来自美国客户。 这项声明清楚地表明,AI芯片从新加坡流向中国大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英伟达也强调,并未发现任何转运的迹象。
除了 AI/数据中心业务,新加坡的营收也有一部分来自游戏销售。 许多 AIB(如 ZOTAC、Manli 和 Inno3D) 在新加坡设有专门的生产设施,这也贡献了来自新加坡的部分营收。 因此,尽管新加坡在英伟达的财报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但其作为一个转口的核心地位不容小觑。 对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而言,除了中国之外,新加坡无疑是英伟达目前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前两大客户贡献39%的营收
英伟达公布的2026财年第二季财报还显示,有两大神秘客户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39%,这一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也引发外界对于英伟达营收稳定性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根据CNBC的报导,英伟达第二季财报当中,客户A占总营收的23%,而客户B则贡献了16%,这与2025财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英伟达前两大客户对总营收的占比分别只有14%及11%,显示出客户集中度显著提高的趋势。 英伟达本身也承认公司从少数客户获得大部分营收,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
报道指出,尽管英伟达并未公开两家神秘客户的确切身份,但外界普遍推测这些客户可能是微软、亚马逊、谷歌和甲骨文等大型云端服务供应商,而英伟达也仅称它们为“直接客户”。
英伟达对“直接客户”的解释是并非芯片的最终用户,它们是购买英伟达芯片、并将其整合进完整的系统或电路板中,再转售给数据中心、云端供应商或终端用户的公司。 这些客户也可能包括鸿海(Foxconn)或广达(Quanta)等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或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亦或是戴尔(Dell)等经销商或系统整合商。
而相对地,“间接客户”通常是从英伟达的直接客户那里购买系统的云服务供应商、网络公司和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也透露,有两家“间接客户”通过客户 A 和客户 B,分别贡献了其总营收的 10% 以上。
此外,一家 AI 研究与开发公司也通过直接和间接客户渠道,为英伟达带来了可观的营收。 由于这种客户定义上的弹性,使得识别这些神秘客户的真实身份更具挑战性。
报道还表示,尽管客户集中度引发市场担忧。 但英伟达在财报会议上仍表示,市场对其 AI 系统的需求依旧强劲。 需求的来源不仅来自于传统的云商,还包括为 AI 购买系统的企业、专注于 AI 服务的新兴供应商,以及外国政府。 英伟达首席云商约占公司数据中心营收的50%,而整体数据中心业务本身在第二季度占英伟达总营收的88%,凸显其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关键地位。
当前,市场分析师正密切关注云服务供应商的资本支出状况,以预测英伟达未来的成长。 分析师指出,如果没有云端服务供应商资本支出预期更清晰前景,近期英伟达的获利上修或股价上涨空间将有限。 然而,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对AI市场前景则充满信心。 他进一步预计到本世纪末,AI基础设施的总投资仍将达到3到4万亿美元。
黄仁勋强调,在一个价值5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中,英伟达不仅提供其其GPU,还包括其他芯片,可能占总成本的约70%。 他强调,大型云端服务供应商的资本支出在过去两年已翻倍,而2025年预计将投入6,000亿美元。 此外,企业和海外云商等新型客户也正积极投入AI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使得英伟达更预计,2025年将从主权AI领域获得约200亿美元的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