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高清图滚动区

余震恰逢原厂缺货期,固态硬盘或迎新一轮涨价

今日凌晨,中国台湾东部的花莲县连续发生地震,最高强度为6.3级,震源深度10公里,据中国地震台网分析,本次地震均为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7.3级地震的余震。中国台湾地区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10nm以下先进制程供应全球占比高达69%。地震带来的重创使得本地存储芯片厂商必须停工检修、调试设备,从而影响出货,不少厂商都向客户发出了涨价通知。而此次余震,可能会再次影响本地芯片厂商们刚从上次地震中恢复的存储产能,让行业迎来新一轮涨价……

在过去两年,全球的存储厂商都经历了“至暗时刻”——成本上涨、降价、库存积压,导致强如三星、SK海力士等都遭受巨大损失。亏损的结果之一便是各大存储原厂减少了资本投入,纷纷缩减产能,而当紧缩的产能难以应对持续上涨的需求时,涨价便难以避免。

存储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波动周期约3~4年,这一轮价格波动也是存储行业周期性的具体表现。根据WSTS数据,从2004年至今,全球存储芯片产业共经历了5轮周期,目前正处于第6轮周期起点。从市场规模增速来看,2006年、2010年、2014年、2017年和2021年均出现了增速峰值,分别为20.6%、55.4%、18.2%、61.5%以及28.8%。影响历史上周期上行主要驱动因素有终端销量爆发、新技术投入应用,晶圆厂合并、减产、产能不足等因素。下行的因素包括产能过剩、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需求疲软等。

现在新一轮的存储行业上行周期,来了。

原厂、大厂,接连涨价!

存储市场的上行周期在2024年到来,研究机构Gartner此前报告指出,存储芯片需求在2024年将强劲复苏,营收预估将暴增66.3%。预测很快成为了现实,众多存储界“大佬”都宣布了涨价:

三星:据BusinessKorea的报道,三星拟在第二季度上调企业级SSD价格20%-25%,旨在扭转自2023年以来的下跌趋势。最初,三星计划较上一季度提价约15%。但由于需求高于预期,三星决定扩大提价幅度。

美光:4月9日,据台媒报道,市场消息人士透露,半导体巨头美光已向多数客户提出调升第二季度产品报价的计划,涨幅高达超过20%。

西部数据:4月10日,西部数据表示,旗下的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都出现了供应短缺。而且闪存产品的需求也超出了预期,因此本季度将继续调整闪存和硬盘产品的价格,其中一些变动将立即生效。

希捷:机械硬盘大厂希捷科技近日也向客户发出涨价函,宣布将对新订单和超出先前承诺数量的需求立即进行涨价。

2024年伊始,NAND闪存价格开启持续上涨,第一季度整体上涨23-28%,第二季度预计还会上涨13-18%,反映到终端SSD市场,部分产品甚至已经价格翻倍。此外,过去两周,业界频繁传出企业级SSD面临短缺的消息,TrendForce认为,受益于北美和中国通信服务提供商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今年上半年企业级SSD采购量将环比增长。

除了供应方,需求方对存储芯片需求的增加也进一步将供需曲线推向了卖方市场,此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英伟达GTC 2024活动的媒体见面会上暗示,英伟达有意采购三星的HBM芯片。随后有韩媒爆料称,英伟达最快将从9月开始大量购买三星的闪存产品,将会给接下来三星电子的业绩带来更强的增长动力。

AI引领,企业级SSD需求强劲复苏

可以确定的是,2024年是存储行业复苏的转折之年。受疫情、经济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经历了两年的下滑。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生成式AI的普及,AI技术在PC和手机的广泛应用,AI PC和AI手机也迎来了新一轮爆发,PC、智能手机等终端厂商预计将引来需求复苏,带动NAND Flash等存储的价格上涨。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对存储性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一变化也将助力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花旗分析师指出,SSD将成为AI的一部分,可能会取代HDD用于AI。因为SSD更适合AI训练应用,其速度较HDD快40倍。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正在从HDD转向企业级SSD。这一趋势也极大地增加了对存储设备的需求,导致SSD供应紧张。

A close-up of a computer hard driv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在需求量显著增加的当下,一些买家试图在下半年旺季之前增加库存水平,预计第二季度企业级SSD合同价格将上涨20%-25%。业界分析,受惠于北美及中国云端服务业者(CSP)需求上升,预期2024年上半年企业级SSD采购量将会逐季成长。预估今年第二季企业级SSD合约价季增20~25%,涨幅为全线产品最高。而在消费级SSD在第二季度预估增幅为10~15%。

从全球市场看,美、日、韩等企业在SSD领域具有不管是产能、生态还是销售体系都具有先发优势,国产化产品的市场份额较低。近年来,虽然本土厂商积极发力企业级 SSD,但由于SSD格局较为集中,几家国际存储巨头依然掌握较高话语权。因此,伴随着全球存储芯片价格的上涨和半导体供应链压力的持续加大,国产固态硬盘的成本也会被动跟随国际市场而水涨船高。

回顾近几年的存储行业发展,可以看到无论是因供需-价格周期、地震影响还是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的半导体企业,都经历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但这些也加大了中国的存储芯片制造商提供了改进工艺和创新的动力,以更好地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希望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尽快从地震的创伤中恢复,也希望存储产业在新一轮上行周期中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