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高清图滚动区

学子专区论坛 - ADALM2000实验:Hartley振荡器

作者:Antoniu Miclaus,系统应用工程师

目标

振荡器有多种形式。本次实验活动将研究Hartley配置,该配置使用带抽头的电感分压器来提供反馈路径。

背景知识

Hartley振荡器特别擅长在30 kHz至30 MHz的RF范围内产生失真相当低的正弦波信号。Hartley配置的标志性特点是其使用带抽头的电感分压器(图1中的L1和L2)。振荡频率可以像任何并联谐振电路一样,使用公式1来计算:


其中,L = L1 + L2

图1为典型的Hartley振荡器。决定频率的并联谐振调谐电路由L1、L2和C1组成,用作共基极放大器Q1的集电极负载阻抗。这使得放大器仅在谐振频率下具有高增益。Hartley振荡器的这种配置使用了共基极放大器。Q1的基极通过电阻分压器R1和R2偏置到适当的直流电平,但通过C3直接连到交流地。在共基极模式下,集电极处的输出电压波形与发射极处的输入信号同相。这确保了从L1和L2之间节点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通过耦合电容C2从调谐集电极负载反馈到发射极,从而提供所需的正反馈。

A diagram of a circui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图1.基础的Hartley振荡器

C2还与发射极电阻R3共同作用产生一个低频时间常数,从而提供与Q1发射极处的反馈信号幅度成比例的平均直流电压电平。这样就能自动控制放大器的增益,提供振荡器所需的1倍闭环增益。因为发射极节点用作共基极放大器的输入,所以发射极电阻R3未去耦。基极通过C3连接到交流地,在振荡器频率下其电抗非常低。

实验前仿真

构建图1所示Hartley振荡器的仿真原理图。计算偏置电阻R1和R2的值,确保当发射极电阻R3设置为1 kΩ时,NPN晶体管Q1中的集电极电流约为1 mA。假设电路由10 V电源供电。确保R1和R2之和(总电阻大于10 kΩ)在合理范围内达到最高值,从而尽可能降低电阻分压器中的静态电流。注意,C3在Q1的基极处提供一个交流地。将基极去耦电容C3和输出交流耦合电容C4设置为0.1 μF。计算C1的值,确保当L1设置为1 μH、L2设置为10 μH时,谐振频率接近750 kHz。执行瞬态仿真。保存这些结果,将它们与实际电路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随附在实验报告中。

材料

• ADALM2000主动学习模块
• 无焊试验板和跳线套件
• 一个2N3904 NPN晶体管
• 一个1 µH电感
• 一个10 µH电感
• 一个100 µH电感
• 一个1 nF电容(C1可选值如下所列)
• 两个0.1 µF电容(标记为104)
• 两个0.01 µF电容(标记为103)
• 一个1 kΩ电阻
• 所需的其他电阻、电容和电感

说明

使用无焊试验板构建图2所示的Hartley振荡器。从器件套件中选择偏置电阻R1和R2的标准值,使得发射极电阻R3设置为1 kΩ时,NPN晶体管Q1中的集电极电流约为1 mA。根据所选择的L1、L2和C1值,振荡器的频率可以在大约500 kHz到2 MHz的范围内变化。从L1 = 10 µH且L2 = 100 µH开始。此振荡器电路可产生超过10 V p-p的正弦波输出,其频率近似于由所选C1值设定的频率。试验过C1的各种值后,将L1改为1 µH,将L2改为10 µH。


图2.Hartley振荡器

硬件设置

绿色区域表示连接ADALM2000模块AWG、示波器通道和电源的位置。确保在反复检查接线之后,再打开电源。参见图3所示的试验板电路。

程序步骤

完成Hartley振荡器的构建之后,检查电路是否正确振荡,先打开+5 V和-5 V两个电源,并将其中一个示波器通道连接到输出端。R3的值可能相当关键,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电路产生较大且失真的波形,或者产生间歇性低输出,甚至完全没有输出。为了找到更合适的R3值,可以用1 kΩ电位计代替它进行试验,以寻找波形更优、幅度更可靠的电阻值。图4为使用R1 = 10 kΩ、R2 = 1 kΩ、R3 = 100 Ω、C1 = 4.7 nF时的波形示例。


图3.Hartley振荡器试验板电路

问题

1.Hartley振荡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哪些实际应用正在使用Hartley振荡器?

A screen shot of an orange wav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图4.Hartley振荡器图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Antoniu Miclaus是ADI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负责为Linux和无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嵌入式软件,同时从事ADI教学项目、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工作。他于2017年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拥有巴比什-波雅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克卢日-纳波卡技术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