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高清图滚动区

纳芯微,模拟芯片赛道上中国TI/ADI的后备军?

作为一家低调的国产芯片厂商,纳芯微公司已经做到了某些模拟细分市场的头部,同时还在瞄着国际大厂视为禁胔的领域。

2023年4月开始,A股半导体板块的持续暴跌让普通人都感受到了国产芯片厂商不好过,“缺货”被“过剩”代替的过程像极了过山车式。据说某国际大厂对客户说,国产什么价格,他们都跟。行业不景气时,血厚的国际大厂尚且艰难,何况积累不够的国产芯片厂商。

然而纳芯微却在此时,借着庆祝公司成立十周年暨上市一周年之际,大声说出自己“有机会去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甚至是有领导力的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

3个标签+3个赛道

2013年,当时供职ADI公司研发部的王升杨和盛云从上海最繁华的新天地对面的顶极写字楼搬到浦东新区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分别任CEO和CTO。两人均是研究生毕业后即在ADI工作三年左右,技术上还没学到太多东西,但盛云觉得最宝贵的是视野,足以让他们做出判断:以模拟技术的发展状况,创业是有机会的,虽然那时他们根本想不到这个冷门的领域会有遍地热钱的一天。


纳芯微三位创始人,从左至右:CTO 盛云,CEO 王升杨,COO 王一峰

盛云告诉eeworld记者,当时他和王升杨觉得只要公司能达到几千万营业额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纳芯微2022年财报显示,营业额已达到16.73亿元,而且此时他们的脚步要比以往更快,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布局上,从2022年已开始尝试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业界提起纳芯微,首先想到的是“隔离器件”,不仅因为其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国产厂商,而是因为目前已成为数字隔离产品的领导者。2022年,纳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发货规模超过1亿颗,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的新能源车型。传感器则是纳芯微另一个重要的一个产品布局方向。可以说,“隔离、汽车电子、传感器”是贴在纳芯微身上的三个标签。

通常芯片公司习惯于根据产品来开拓不同的市场,而王升杨表示,纳芯微一直坚持围绕市场应用来拓展产品布局,这样的方式可以更贴近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快扩展产品品类。泛能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是纳芯微目前重点关注的三个赛道,前两个赛道占据了公司93%的营收,消费电子会通过一些定向的开发作为公司的产品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泛能源”是纳芯微创造的一个词,如今已被业界接受和使用。泛能源关注包括新能源发电侧、电网的变电侧、配电侧以及终端用电侧的一些功率场景,都是纳芯微产品可以涵盖的区域,而这也占了公司70%的营收。如果围绕泛能源市场进行拆解细分的话,纳芯微产品可应用于包括光伏和储能、数字电源、工控、工业电机驱动等丰富的场景中。

汽车电子实际上算是泛能源行业的演进,纳芯微最早是通过传感器进入车载系统,然后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然爆发,能源领域应用的隔离器等产品成功切入至新能源的三电应用中。趁热打铁,纳芯微迅速将品类扩展至汽车电子的更多应用。目前纳芯微的车载产品涵盖了传感器、信号调理、隔离、接口、信号链、LED驱动、功率保护等等非常全面的产品线,应用场景则包括了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进行。

“在一辆高端的新能源车上,我们现在已经量产的产品,大概可以实现超过400块人民币的单车价值量。”纳芯微CEO王升杨说道。目前,汽车市场也成为纳芯微营收增长最快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4倍增长。

从悬崖跳下,落地前学会飞翔的十年

“创业就是一个你从悬崖上跳下去,然后在落地之前学会飞翔的过程”,王升杨说。没有成熟经验,没有成熟团队,甚至没有想好做什么,纳芯微的开始似乎是在诠释“无知者无畏”,然而之后的两个关键决策、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奠定了今天。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半导体开始走向高光时刻。而恰巧这个年份将纳芯微的十年历程划分成了两个五年,而在这两个五年中各做出了一次关键决策。


纳芯微CEO王升杨

2013年时,在这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上,没人相信中国的芯片企业能够同国际巨头竞争,除了价格更便宜之外,你也实在找不到什么更好的理由说服客户做替换,甚至大厂的成本其实更低。在“红海市场”和“夹缝市场”这两条国产厂商只能做出的选择中,纳芯微转向了后者,原因也很辛酸,因为这里是国际大厂忽视的角落。“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就是这个名字听上去都很绕口的产品让他们在成立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这与现在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就是烧钱这一普遍现象完全不同。

活下来之后自然就会想活得更好些,2015年,纳芯微面临真正的选择。反复思考的结果是索性直接踏上高级赛道——工业和汽车领域,这就是“隔离”这个鲜明标签的肇始。如今回过头来看,隔离器件的成功似乎顺理成章,但实际上这个选择很凶险,王升杨回忆道,“当时内部论证了很久,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上都是可行的,但没有想清楚怎么卖。毕竟隔离类产品都是工业等高端市场,尽管相对价格不高,但在系统中非常重要,对于可靠性及安规的要求很高。”

高端、玩家少的市场自然有其道理,不是说只要下决心、玩命就可以拼得过别人。越高端的市场,品牌和信任越重要,而这则是本土芯片企业、初创企业最薄弱的地方,纳芯微再次践行了“无知者无畏”。2018年,产品问世没多久后, COO王一峰去进行客户拜访前和同学吃饭,同学问他“你凭什么让客户用你的产品”,王一峰当晚痛苦得难以入眠,因为对照头部客户对供应商资质的要求,他自己都觉得难以说服自己。

人有时候还是要相信运气,很快就迎来了国产替代的汹涌大潮,纳芯微和行业很多头部客户实现了深度合作,在这种合作带领效应之下,隔离类产品迅速在市场上全面铺开,纳芯微成功挤进“草木肥美的新领域。”其实这样保持下去,似乎也能过得很不错。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不满足于作为众多优秀的国产芯片公司之一,我们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我们想要实现更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破局而出。”

回忆发生在2020年的事,王升杨梳理起策略背后的商业逻辑:当时工业和通信市场国产化的大门刚刚打开,大家都忙着跑马圈地,不如避开无谓的短期竞争,不急于在这里横向拓展。而是继续深耕自己的核心产品,直到突破现在大家能够圈到的这些地盘的限制,直至无人区,然后在这个壁垒更高的市场领域中去做产品的横向拓展。

汽车领域便是纳芯微圈定的无人区。那个时间点上,汽车市场并没那么热门,基本没有国产厂商进入,因为大家都觉得既然在工业和通信这些市场上有这么多的生意,为什么偏要去攻汽车这个很难进、要求又高、周期还长的市场呢。再加上泛能源领域,这两个便成为纳芯微聚焦的市场方向,产品研发的方向也随之调整。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工业和通信市场,而是继续啃汽车这个硬骨头,这样的逆向思维在当时的时间点或许并不是好选择,但从如今的结果来看,纳芯微再次猜中了市场。王升杨始终坚信好运气会青睐坚持长期价值的人。2021年后,在新能源车崛起及汽车缺芯的双重背景下,纳芯微迅速完成了从工业市场到汽车市场的突破。纳芯微也一直保持着这种对于行业的敏锐判断力,并构成了产品布局的基本原则。

永远的孤勇者

王升杨的儿子生于2015年,那个纳芯微做出第一个关键选择的年份,他的同学中流行的是那首《孤勇者》,而这让王升杨共鸣。“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有“孤勇者”的精神。什么叫孤勇?孤勇就是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天没亮的时候就打点好行囊开始上路。如果当你看到朝阳,其实所有人都看得见,可能机会已经不属于你了。真正能够赢得市场的人,其实是那些在看不到朝阳,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就已经开始前行的人。这些人也许没有清晰的市场判断,也许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但是他有着一腔孤勇。”

虽然王升杨将纳芯微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四点:首先,一直在选择做一些艰难而正确的事情;其次,坚持吸纳和培养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再次,面向未来打造核心的能力;最后是持续学习和成长。但这些看上去似乎更像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而他对《孤勇者》的感受更能体现纳芯微这十年走过的路。

未来的路,依然需要孤勇者。市场形势的变化让整个行业进入到了又一个转折点,情愿或不情愿地,国产芯片厂商狂飙突进的脚步都必须停下休整,曾经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在2023年也许会被“惨烈”代替。首要面临的,就是在芯片缺货情况缓解的当前,需要坚守住已经取得的市场份额。而对于那些实现了关键产品或行业突破的国产厂商来说,下一步目标只能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成为在全球领域里面有竞争力的中国芯片厂商。

王升杨说他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穿越周期,方得始终”,半导体行业也许是对“周期”这个词体会最深的。“任何一家伟大的半导体公司,都需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或者说,任何伟大的公司一定是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塑造了它的伟大之处。过去的黄金五年间,我们只是在周期的上半场,接下来要迎来下半场的挑战。很多行业的资源的整合、公司核心能力的构建,其实全都是要在周期的下半场完成。在无数的周期穿越的过程中,最后你会成就自己。”王升杨说道。

王升杨说自己是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任何行业一旦中国厂商实现突破,就不可能被扼杀掉,再打回原来的状态。如今,随着下游行业应用的发展及迁移,未来一定会有中国芯片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我对这点是坚信的,这和有没有纳芯微没有关系,只不过我们希望可以成为那家而已。我们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参与全球化的竞争,能够真正和大家熟知的这些海外巨头们掰掰手腕。”

只不过和我们熟知的TI、ADI这些巨头相比,纳芯微的差距那么明显。但是纳芯微在2022年的管理层会议上已明确未来的战略目标,“成为泛能源和汽车电子领域里面占据领导地位的 IC供应商,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的IC供应商”。也许这个目标在别人看上去像在做梦,但事实就是中国梦的时代已经开启。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