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串式逆变器(String Inverter)和集中式逆变器(Central Inverter)是两种常见的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的逆变器类型,它们在设计、应用、性能和维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关键区别。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差异:
1. 结构和工作原理
-
组串式逆变器:
- 组串式逆变器通常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或称光伏模块)连接成串(String),每个逆变器负责将一组串联的光伏模块的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
- 每个组串式逆变器通常控制一个小的系统部分,适合较小的太阳能发电场或家庭和小型商业应用。
-
集中式逆变器:
- 集中式逆变器通常负责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转换工作,将所有光伏模块的直流电统一转换为交流电。
- 它们通常应用于大型太阳能发电场,连接多个光伏阵列的输出,通过一个大的集中式逆变器将所有模块的直流电转为交流电。
2. 系统规模和适用性
-
组串式逆变器:
- 适用于中小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如住宅、商用建筑以及中型商业项目。
- 每个逆变器的功率较小,通常每个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之间。
-
集中式逆变器:
- 适用于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如大型光伏电站。
- 它们的功率较大,通常为数百千瓦到几兆瓦(MW)之间,能够处理大量光伏阵列产生的电力。
3. 效率
-
组串式逆变器:
- 每个组串式逆变器独立运行,因此如果某一部分的光伏模块发生故障,其他组串仍能正常工作,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 由于每个逆变器控制较小的模块组,通常能够提供较高的系统效率。
-
集中式逆变器:
- 在集中式逆变器中,所有光伏模块的输出电流集中处理,因此如果某一模块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 在较大的光伏电站中,集中式逆变器可以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但在模块失效或阴影遮挡情况下,系统整体效率可能下降。
4. 维护和监控
-
组串式逆变器:
- 组串式逆变器由于每个逆变器独立工作,通常可以更容易进行局部故障诊断和维护。
- 系统监控更加精细,可以逐个模块进行监控,发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定位。
-
集中式逆变器:
- 由于集中式逆变器控制整个系统的电力转换,故障发生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需要集中维护和检修。
- 系统监控相对较为简单,但故障排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5. 可靠性
-
组串式逆变器:
- 由于每个逆变器控制一个小的模块组,因此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其他部分的模块仍能继续运行,整体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
集中式逆变器:
- 集中式逆变器控制整个系统,若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机,影响发电效率。
6. 成本
-
组串式逆变器:
- 每个组串式逆变器的成本较低,但需要多个逆变器,因此在大规模系统中,逆变器的数量和布线复杂度较高。
-
集中式逆变器:
- 集中式逆变器的初始成本较高,但因为只需要一个逆变器,系统的布线和安装更加简便,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7. 适应性
-
组串式逆变器:
- 对光伏模块的排列、阴影遮挡、方向和角度的变化适应性较强,因为每个组串独立工作,能够较好地避免局部问题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
集中式逆变器:
- 对阴影和模块方向的敏感度较高,若某个部分光伏模块的性能下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输出。
总结对比表:
特性 |
组串式逆变器 |
集中式逆变器 |
规模 |
中小型系统,通常为住宅、商用 |
大型系统,适用于光伏电站 |
功率 |
较小,通常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 |
较大,通常为几百千瓦到几兆瓦 |
效率 |
高,局部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
较高,但受局部故障和阴影影响大 |
维护 |
简单,可对每个组串独立维护 |
需要集中维护,可能较复杂 |
可靠性 |
高,部分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 |
较低,故障可能影响整个系统 |
适应性 |
对阴影和角度变化适应性较强 |
对阴影和角度变化敏感 |
成本 |
较低,但逆变器数量多 |
较高,逆变器数量少 |
选择依据:
- 组串式逆变器适合于中小型系统,尤其是光伏模块可能受到阴影遮挡或角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 集中式逆变器则更适用于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其简单的布线和集中的控制可以降低安装成本和维护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