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高清图滚动区

中国突破水声通信技术:实现600公里水下无差错声学数据传输

据媒体报道,西北工业大学何成兵教授团队近日在水声通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在600公里海洋距离上实现无差错声学数据传输,创造了水下通信的新纪录。这项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水下通信的现状。

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声波传输面临着海水散射、多普勒效应和环境噪声等多重干扰。研究团队开发的自适应系统创新性地采用数学变换方法,将湍流时变信道转化为准静态的"声学快照",并通过类似多重曝光修复模糊照片的迭代纠错技术,实现了在未知海底地形条件下的精准信号识别。

2021年的海上实测数据显示,研究团队在平均水深5.5公里的海域,分别完成了326公里和595公里的零误码传输实验。测试中采用的八元水听器阵列与QPSK编码信号组合,实现了每秒37.5比特的传输速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使用了176分贝的极低频声源,这一频段因其较小的衰减特性特别适合远距离传输。

作为中国水声工程研究的重镇,西北工业大学自1950年代设立该专业以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海洋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项技术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系统对算力的高要求(单次传输需要万亿次浮点运算),以及恶劣海况对通信稳定性的影响。

专家表示,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这项突破性技术将开启水下物联网的新纪元,为海洋环境监测、资源勘探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