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高清图滚动区

划时代突破!分布式AI机器人携手像素模块化建筑,开启低碳未来

全球气候危机下的创新之光

全球暖化持续加剧,传统建筑业与新兴科技产业正成为碳排放大户。然而,在这片阴霾中,一位执着于公益创造的科学家——卢鸿智博士,以两项划时代发明“分布式AI机器人”与“像素模块化建筑系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全新曙光。

从硅光子到AI机器人与建筑:一位孤独发明家的坚持

卢鸿智博士并非首次挑战科技边界。早在1999年,他率先提出“硅光子”技术,却因理念超前而屡遭冷嘲热讽。直至近年硅光子成为行业核心,人们才意识到他的远见。如今,他再次以公益之心投身创新,自费研发的分布式AI机器人与像素模块化建筑系统,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建筑行业。

分布式AI机器人:高效、专业、救难先锋

与传统人形机器人追求娱乐化不同,卢博士的分布式AI机器人专为“解决问题”而生。它们分为两类:

1. 粗工型机器人:搭载液压系统与360度旋转机械臂,可搬运数吨重建材模块,在工地稳如泰山,如图一;
2. 细活型机器人:配备高精度电动工具,双机协作完成螺丝定位与锁固,误差低于毫米级,如图二。

 image.png
图一:粗工型分布式AI建筑机器人的数字孪生展示图

 image.png
图二:细活型分布式AI建筑机器人的数字孪生展示图。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应用场景:

• 快速建房:模块化建筑搭配AI机器人,让一栋低碳住宅的建造时间缩短40%,成本降低40%,且寿命延长2-3倍;
• 火灾救援:在高层灾难现场,分布式机器人可突破云梯限制,快速构建逃生通道,大幅减少伤亡。

像素模块化建筑:发电、美学、环保三合一

卢博士的另一个革命性发明——“像素模块化建筑系统”,将建筑转化为可量产的“乐高积木”,由分布式AI机器人来组装,每块模块兼具功能与艺术,如图三:

• 彩绘光伏模块:外观如大理石或木纹,实际是高效光伏板,单模块发电超130W,一栋建筑即可实现能源自给;
• 彩绘光学模块:让不透明的墙体透光,让室内光线均匀柔和,夏季隔绝曝晒,冬季锁住温暖;
• 无缝拼接设计:正反拼接皆能呈现连续纹路,从古典大理石外墙到温馨木纹内饰,均由同一模块实现,零装修垃圾。

 image.png

图三,采用彩绘光伏模块单体为建材的低碳建筑,同时呈现建筑内外的和谐

代表作“乐丰大厦”便是最佳证明:如图四93米高的建筑外墙镶嵌2300片光伏模块,总装置容量约299KW,年发电量超30万度;音乐符号与“丰”字像素化设计,将艺术与功能完美融合,成为城市低碳地标。

 image.png
图四、卢鸿智的像素模块化建筑系统的代表作品: [乐丰]

AI机器人如何“搭积木”?揭秘自动化建造全流程

分布式AI机器人与像素模块化建筑的结合,彻底颠覆传统建筑模式。其建造流程分为三步:

1.精准运输与定位:粗工型机器人通过履带移动,利用液压机械臂将数吨重的钢构骨架模块与外墙模块精准搬运至指定坐标,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
2. 榫接与固定:细活型机器人通过激光扫描模块接口,自动调整角度完成钢构榫接,随后双机协作——一台定位螺丝孔,另一台以0.1秒/颗的速度锁固螺丝,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3. 实时质检与优化:机器人内置AI质检系统,每完成一个模块组装,立即进行承重、抗震、气密性检测,数据同步至云端,即时调整施工方案。

以“乐丰大厦”为例,仅需数台机器人协作,在短短10个月内便可完成整体大楼安装;相较于传统帷幕建筑工法,通常需18个月左右的工期。

公益初心: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商业机器人追求利润,而我的发明属于所有人。”卢鸿智博士强调。他拒绝资本介入,坚持自费研发,所有技术专利公开共享。这种纯粹公益精神,却让发明推广面临挑战——既触动传统建筑业利益,又因无偿模式难以吸引产业链支持。

未来已来:一场建筑业的无声革命

尽管前路艰难,卢博士的发明已展现惊人潜力。正如他所言:“硅光子等了25年才被认可,这次我相信世界会更快觉醒。”

当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卢鸿智博士的发明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如何与地球共生”的深刻启示。或许,未来城市的天际线将由机器人建造,而每一块发电砖瓦都在诉说:公益与科技,终将照亮我们的明天。

猜你喜欢
中电网移动|移动中电网|频道导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