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问题变得迫在眉睫;科技助力养老,是未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许多科技公司针对这个市场,推出了摄像头监控,可穿戴设备,红外装置等方案,来检测老人的行动轨迹,身体状态。但是此类设备存在舒适性,隐私,便利性等问题。基于此,行业内推出了采用毫米波雷达的方案的解决此类问题。
毫米波雷达简介
雷达最早用于军事领域,通过向探测目标发送电磁波,采集回波的方式,计算出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而毫米波雷达,是指其工作波长在1~10mm,即频率在30~300GHz,用较高频段的电磁波精准感知目标活动情况,提供目标的移动速度、所在的角度、相离的距离。
工作原理:
毫米波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遇到探测目标后将其反射出去,雷达模块的接收天线收到发射波后,经滤波,放大等RF前端电路处理后进行AD转换,再解析频率,相位等信息,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方位,角度,速度。
毫米波雷达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优势:
相比于其它设备,在康养领域,毫米波雷达有以下几种优势:
1. 灵敏度高
传统的放置在室内的红外探测器,动作检测灵敏度低,而且易受光照度,温度影响,造成检测灵敏度降低。
2. 稳定性好
不受光线,烟雾,温度的影响,探测稳定好。
3. 保护隐私
光学摄像头在需要保护隐私的场合不适合,毫米波无此种问题。
4. 舒适性好
可穿戴设备,手环,血压计,心率计等,需要随身携带,还有电池续航的问题,对于影响舒适性。
存在的问题:
1. 成本偏高
毫米波雷达应用于消费领域,从目前各大厂家推出的模块来看,相比于其它方案,成本还是偏高。其高昂的成本来源于元器件,特别是主芯片和PCB制板的成本。但是随着各大半导体厂商推出低成本芯片,和技术的成熟,成本会降下来。
2. 行业标准还需规范
各大厂家的产品其参数指标都不一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供测试机构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产品性能,厂商给出的测试数据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这就难免使得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
3. 与目标客户有距离
目前的产品大多数面向的是B端客户,加入到一些智能家居大厂的生态链,作为某个单一模块给到客户使用。但是其目标客户很多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难已接受大规模的智能家居化。所以此类产品,需要触及到正真有需求的客户群体,需要有一个向C端普及和市场教育的过程。
解决方案
市面上用于室内监测的毫米波方案,根据各地的法律法规的不同,大多数采用的是24Ghz或60Ghz的方案,主流厂商有欧美系有TI, Infineon,国内有加特兰,矽典微等。Arrow代理TI和Infienon的方案。
TI最初应用在室内的方案是60Ghz IWR6843/AWR6843,3T4R,分别是工业级和车规级的应用,大部分客户使用的IWR6843;其内部架构包含FMCW 收发器、基于 Arm® Cortex®-R4F 的无线电控制MCU、用于 FFT、滤波和 CFAR 处理的硬件加速器。客户可以基于此方案,可以做基带处理和算法层的设计,用单芯片就可以实现所需功能。
但是此方案集成度高,成本要高,而且功耗也不低;基于此,TI推出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方案IWRL6432,此方案同样是60Ghz频段,其天线对数缩减至2T3R,内部架构FMCW+HWA+Arm® M4F,可以满足大多数如存在监测,轨迹跟踪,呼吸心率检测的室内应用,并且其成本和功耗降低了不少,是新项目的理想选型。
Infineon方案分24Ghz和60Ghz, BGT24MTR11结合一个发射和一个接收信道,BGT24MTR12结合一个发射和两个接收信道,BGT24MR2则有两个接收信道,能结合BGT24MTR11添加接收信道。BGT24LTR11作为市面上最小的24 GHz MMIC,是结合了一个发射信道和一个接收信道的小功率雷达收发器。BGT24LTR22是结合双发射信道和双接收信道的芯片,可实现跟踪功能。
BGT60LTR11AIP是60GHz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有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这是市场上最小的运动传感器,具有集成的天线以及用于运动和运动方向的集成探测器,此外还有BGT60TR13C,1T3R适合应用于呼吸心率检测和轨迹跟踪。
以上方案都需要使用外部MCU做算法设计,其单芯片的收发器成本更低,功耗更小,Google 和国内几家做室内应用的企业都采用了Infineon的方案。
结语
毫米波雷达应用于康养市场可以实现很多检测,比如:呼吸心率,跌倒,轨迹跟踪,存在检测等。随着半导体原厂推出更多的低成本方案,以及未来老龄化问题凸显,其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